造紙廠污水處理需根據廢水特性(如制漿黑液、漂白廢水、抄紙白水等)采用分級組合工藝,實現達標排放或資源化利用。
一、主要處理流程
預處理(物理攔截與均質)
格柵/篩網:攔截木屑、塑料、纖維等大懸浮物(粗格柵間隙10–15mm,細格柵1–5mm)。
纖維回收系統:通過重力篩網、旋轉過濾機等回收紙漿纖維(回收率>90%),減少后續負荷并回收資源。
調節池:均衡水質水量,調節pH(如中和酸性/堿性廢水)。
一級處理(物化去除懸浮物與部分COD)
混凝沉淀/氣浮法:
投加聚合氯化鋁(PAC)、聚丙烯酰胺(PAM)等混凝劑,使懸浮物絮凝沉淀或上浮。
氣浮法優勢:淺層氣浮技術(停留時間<5分鐘)可去除70%~85%的SS和部分溶解性COD,適合中小規模造紙廠。
沉淀法適用場景:成本較低,適合大水量處理,但污泥量較大。
主要工藝:廢水→篩網→氣浮/沉淀→出水(部分低濃度廢水可達標)。
二級處理(生化降解有機物)
厭氧處理:針對高濃度有機廢水(如黑液),采用UASB、IC反應器分解有機物,產生沼氣(能源回收)。
好氧處理:
生物接觸氧化法:掛膜快、抗沖擊強,適合可生化性較差的廢水(如抄紙白水)。
A/O工藝(缺氧-好氧):缺氧段吸附有機物,好氧段氧化分解,COD去除率>80%。
適用性:當原水COD>800mg/L時,需“物化+生化”組合,確保出水COD≤100mg/L(國標一級)。
深度處理(提標與回用)
氧化法:芬頓試劑(H?O?/Fe²?)產生羥基自由基,降解難處理有機物(如漂白廢水中的氯酚)。
膜分離技術:
超濾(UF)/反滲透(RO)進一步去除溶解鹽、微生物,實現廢水回用(回用率>80%)。
零排放方案:結合“膜濃縮+蒸發結晶”,回收鈉鹽等資源,如Neterfo分離技術(回收率>90%)。
消毒與過濾:紫外線/臭氧消毒+活性炭吸附,確保水質安全。